當“11個歐冠球員”捧起亞冠獎杯

記者寒冰報道 亞足聯傾力打造的首屆亞冠精英聯賽,以吉達國民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奪冠告終。這次“預製”冠軍終於沒有旁落,沙特足球成為亞洲精英聯賽全麵“歐化”的最大贏家,依靠至少9名頂級外援首發的降維優勢,沙特足球在本土包攬賽事冠軍、最佳球員、最佳射手和最佳門將四項大獎。
首屆亞冠精英聯賽的確令人“刮目相看”。三支沙特豪門從聯賽階段就憑借“鈔能力”,以至少9名外援首發的主力陣容遙遙領先,最終亞冠四席包攬三席,史無前例。但這樣的亞冠聯賽,看著首發名單熟悉的頂級外援名字,人們會恍然間以為這是歐冠球隊的“亞巡賽”。
首屆亞洲精英聯賽從賽製、放開外援限製到決賽階段比賽地,堪稱亞足聯為沙特“量身定製”。拿到亞冠冠軍,對急需向世界證明實力的沙特而言的確是可以炫耀的成就。但“11個歐冠球員”組成的球隊拿到亞洲冠軍,對亞洲足球而言真的是可以炫耀的成就嗎?
亞冠成歐冠“亞巡賽”
亞冠精英聯賽照搬歐冠瑞士輪賽製、外援全麵放開,徹底歐洲化了。可以說,亞冠精英聯賽的本質其實是,以亞洲賽事為殼,歐冠外援為核心的歐冠“亞巡賽”。套用宅男视频破解版熟悉的語言,就是“歐冠下鄉”了。
僅以吉達國民與川崎前鋒的決賽為例,吉達國民首發11人有9人是外援,全部來自歐洲聯賽,包括英超、意甲、西甲、葡超、土超。加上下半場出場的韋加、亞曆山大和未出場的比利時後衛達姆斯,總計12名外援11人來自歐洲六大聯賽,隻有亞曆山大來自巴甲豪門弗魯米嫩塞。
半決賽的利雅得新月也是8外援首發,他們本賽季亞冠精英聯賽的11名注冊外援都有出場,隻有內馬爾因傷出場時間少於300分鍾。半決賽被川崎前鋒意外爆冷的利雅得勝利,上半場托大輕敵隻用7外援首發,1比2落後才連續派上兩名外援,下半場已沒有時間扭轉局麵。
相比而言,上賽季的亞冠聯賽決賽,兩隊都至少有6名本土球員在場,本季的亞冠精英聯賽中,沙特球隊已全麵“歐化”,麵目全非。這也導致亞洲其他球隊被迫跟進。八強之一的武裏南聯,首戰對9外援的吉達國民,同樣排出8外援首發陣容,下半場還有3名外援出場,一度10名外援同時出場。
卡塔爾豪門薩德也是配置多達11名外援,同樣9人來自歐洲聯賽。進入1/8決賽的迪拜祈禱和賴揚,都有至少13名注冊外援,賴揚更高達15名。馬來西亞豪門柔佛更是注冊多達18名外援,還沒算4名歸化球員,隻是這些球隊的球員實力,無法與財大氣粗的沙特三強相提並論。盡管還有伊朗、烏茲別克斯坦,以及東亞的中日韓保持著半數以上本土球員首發的比例,但亞洲足球在亞冠層麵全麵倒向沙特為核心的“歐化趨勢”已成定局。
沙特式“歐化”擴大“貧富差距”
此前亞冠雖也有卡塔爾、阿聯酋、中國甚至日本個別俱樂部重金聘請超級外援的先例,但大體還是能恪守“本土聯賽本土球員為主”的基調。
也因此,東西亞足球整體在亞冠的格局相對平衡。1985/86賽季亞足聯全麵推動亞俱杯,2002年再改製亞冠聯賽,38年間東西亞大區進入決賽次數是41比37,大體均勢。尤其2002/03賽季亞冠聯賽誕生後,泰國、澳大利亞、伊朗、敘利亞等投資較低的聯賽球隊,都有機會進入亞冠決賽甚至爆冷奪冠,總之就是亞洲各國的參與感十足。
但隨著沙特開始逐漸加大對聯賽的投資,並以2023年初簽下C羅為標誌,“沙鈔聯賽”金元足球體量和外援實力上升了一個宅男视频破解版,亞冠的天平就無可逆轉地倒向了沙特。
2021年至今,最近四屆亞冠是沙特球隊三次進入決賽兩次奪冠,而東亞的日本球隊雖連續三屆進入亞冠決賽,但隻是在2022年主場1球小勝還沒有大量引援的利雅得新月。去年和今年,橫濱水手與川崎前鋒都輸得心服口服。川崎前鋒主帥長穀部茂利還在賽後感慨:短期內想要與沙特球隊對抗,必須加大投資。
亞冠層麵以沙特為核心的全麵“歐化”,對亞洲足球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。
一方麵,競技榮譽之外的高額獎金,驅動各大聯賽豪門加入外援“軍備競賽”。1200萬美元的冠軍獎金,是J1聯賽冠軍獎金的6倍有餘!即便隻是進入8強,對大多數聯賽球隊而言,在收入方麵也是充滿誘惑的。
另一方麵,這樣幾乎完全靠歐洲聯賽外援包打天下的亞洲冠軍聯賽,恐怕已經不能再被稱為“亞冠”聯賽,而隻是歐洲過氣球星和部分新秀拚湊而成的“歐洲雇傭軍”聯隊,在亞洲的巡回賽而已。畢竟如果以傳統的“本土球員加少數外援”組隊模式,根本就無法和“歐冠球隊”抗衡。